• 文化育人

我校学子赴南阳参加出彩中原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23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77-13日,学校团委组织实践团队赴南阳师范学院,参与主题为“守护·探寻·发展”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调研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实地调研、协同实践、交流研讨等交流方式,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南水北调精神,掌握水质监测和水源污染治理等生态保护技能,提升团队协作与田野调查能力,将实践金点子转化为服务国家水战略新动能。

研学启新程 青春护碧水

赤日炎炎映碧空。77日上午,怀着激动的心情,实践队员们来到南阳师范学院报到,开启共筑护水同心圆的实践之旅。下午3时,开班仪式在南阳师范学院中区音乐厅隆重举行,南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冷枫致辞,鼓励队员们沉下身子、练就本领,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担当作为、奉献青春,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开展实践,将答卷写在丹江口库区的青山绿水间。

开班仪式结束后,南阳师范学院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席晓丽教授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专题讲座,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鲜明特征及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为队员们深入理解“南水北调”国家水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晚上,实践队员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彼此介绍,相互了解,完成组长竞选、队伍命名、小组分工等工作,为接下来的实践注入了满满的团队活力。

破冰凝合力 研学启新章

8日上午,为加速团队融合、激活协作动能,各组教师带领队员进行“趣味分组”“沙盘”等协作式素拓活动,碰撞智慧火花,拉近心灵距离、打破校际隔阂与陌生壁垒,为实践活动高效协同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8日下午,南阳师范学院牛田盛教授以“南水北调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为主题,深入讲解了南水北调工程中蕴含的百万移民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和穿黄工程攻坚克难的创新智慧,与队员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畅谈。

南阳师范学校狄魁老师开展以“护水渠首,志留青绿”为主题的讲座,以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渠首)为核心,讲述典型案例,解码时代内涵,带领队员们探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中的奉献精神。

夜晚的总结班会上,队员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分享感悟,将精神共鸣转化为流域共治的青春承诺。

科技赋新能 光影映初心

79日上午,南阳师范学院李玉英教授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生态健康保障技术与一泓清水北上”为主题,让实践队员们深刻的认识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健康和水质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系统阐释解决问题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点,揭示科技赋能对“永续北上”清水的战略支撑作用。

南阳师范学院刘少博博士通过讲解《智护碧水——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水质智能预警系统构建》课程,让实践队员们理解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污染态势分钟级预警,领悟守护水就是守护每一寸山河的底色。

9日下午,实践队员们共同观看了纪录片《南来之水》与《水脉》。镜头穿越60年时空长河,真实再现南水北调工程从蓝图到现实的艰辛历程,讴歌库区群众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激荡起青年“清水润北疆,此身许山河”的使命豪情。

班级总结会上,学员们泪光闪烁,分享着白天的震撼和感悟,共同完成队旗制作,将科技信仰与家国情怀绣入青春旗帜。

治水明方略 智行映担当

10日上午,南阳师范学院王大洋老师以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的宏观格局为引,带领全体实践队员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深入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面临的关键水资源挑战。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天冠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研学访问,实地学习污水处理原理,观摩智能化处理全流程,亲眼见证科技对环保的强大赋能。

当晚,队员们热议白天见闻,剖析智能水厂“分钟级响应污染波动”的科技韧性,反思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30%的严峻现实,一致认同理论结合实践的研学模式是破解“知易行难”生态困局的金钥匙,在科技治水与气候应对的辩证思考中,锚定了青年用专业智慧守护国家水安全的行动坐标。

渠首证伟力 丰碑铸忠魂

711日上午,学员们来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南阳师范学院蒋耿民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每秒350立方米的磅礴流量如何穿山越壑,为队员们揭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的宏伟蓝图与毫米级精度调控的精妙设计。

随后,队员们来到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屏息凝视着馆中陶岔渠首枢纽的宏伟模型,听讲解员讲述清水如何从这里启程,千里奔流、滋养北方,队员们对大国重器的战略伟力与建设者“削平125座山头”的艰辛卓绝,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

下午,实践队在讲解员引领下,走进移民新村,参观邓州市韩营村村史馆,聆听淅川县邹庄700多名群众的搬迁故事,深刻体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碧水鉴丹心 青春启新程

712号,迎着朝阳,队员们井然有序地登上船只,在丹江口库区碧波之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线水源地生态治理重要指示及南阳实践》,深刻领会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国家水战略全局,从“把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高度”的目标中,锚定新时代青年“守护生命线”的责任担当。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刘韩、王荣欣两位专家指导下,实践队开展了“来一瓶我的渠首水”特色实践活动,学习掌握了专业的水质监测技能,建立对饮用水安全的科学认知。

回到驻地,学员们立即转入紧张的毕业汇报准备,围绕“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将7天实践浓缩成一段感悟,凝练学习心得,体悟实践真知,点燃“做新时代碧水先锋”的终生誓言。

中原结硕果 薪火永相传

713日,我校三名实践队员与来自全省35所高校的百名优秀大学生一同参加了结业典礼。实践队圆满完成了所有活动任务,并在汇报厅分组举行了汇报展演,颁发证书和合影留念。

七日征程虽短,但南水北调精神却已深深烙印在队员心底。这份凝结着奉献与担当的赤诚火种,必将点燃守护国家水脉的青春火炬,从丹江口库区漾向千湖万河,用心传承、用力弘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青年学子们必将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誓言贡献自己的热血与担当,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时代答卷。

心得感悟

制药工程学院杨金颖

此次学习让我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精神丰碑,凝聚着创新、奉献、团结、卓越等宝贵品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肩负时代使命,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建筑工程学院胡颖颖

七日研学,震撼于工程之伟,动容于移民之殇。它是青春使命的召唤林,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拧紧水龙头”的敬畏守护资源,以“红旗不倒”的信念接力奋斗,在民族复兴的长渠中奔涌向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南水北调有着深深的自豪感,也深刻地体会到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和成就。

 

机电工程学院贺昌文

穿山越壑的钢脊,是攻坚克难的勋章。从丹江口的碧波荡漾到京津冀的清泉入户,这不仅是输水的奇迹,更是民心的凝聚。它是时代精神的纪念碑,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滴水必珍’的自觉守护成果,以‘功成有我’的担当续写新篇。每一滴流淌的清水,都映照着建设者的汗水与移民的付出。作为中国人,我为南水北调倍感骄傲,更深知这脉清流承载的家国大义与复兴希望。

 

 版权所有: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