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体悟中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感受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进一步汲取智慧力量、强化使命担当。2024年8月7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团委带领“豫你相应”志愿服务队、“三生三美”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探寻安阳“金色文脉”,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古老文明的宝贵财富,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
绿野草台、鼎立大地。8月7日上午,队员们来到安阳洹河之滨,远眺殷墟博物馆新馆,新馆犹如巨大青铜鼎,外观顶部正中的甲骨文“大邑商”,是商朝人对他们国都的美称,向今人诉说着商人经历的盛景。博物馆大厅中,一只代表商朝图腾的天命玄鸟盘旋飞舞,清脆的龙纹石罄声似从历史长河中飘荡而来,沉浸其中,仿佛是在与历史和祖先对话,是在触摸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时光长河。
在馆内,队员们时而在司母辛鼎、亚长牛尊等青铜重器边徘徊,时而对着玉梳、骨笄等生活饰品驻足凝视。各种觚爵鼎尊、钺刀戈矛,带着大家仿佛穿越到了三千年前的商代去了解将军的一生,让大家明白“长从何来”;110余片精选的刻辞甲骨,带着队员们一窥问卜的“子”和商王武丁、妇好的关系,一起解读这本已埋藏地下三千多年的商代“王子日记”;23辆车马依次排开,车辚辚、马萧萧壮阔景象跨越历史扑面而来。
一组组精美文物印刻出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革新姿态,让队员们以物见事、以物见人,深刻领悟到了殷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殷商文化,认识到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8月7日下午,队员们探访了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武官村的吴家大院。这里没有富丽堂皇的院落,没有出众的建筑格局,也没有雕梁画栋的建筑工艺,但这里却与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有着不解之缘。
通过讲解,队员们穿越历史,了解了吴氏家族的护鼎故事。1939年春,吴氏家族吴培文在整修祖坟时,发现了后母戊鼎。历经汉奸告密、日军多次搜查,吴培文用中国人的民族骨气和智慧,保护后母戊鼎历时八年之久,躲过了日寇掠夺,维护了民族尊严。1959年大鼎被运往北京,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保护者们当年惊心动魄的爱国壮举和斗智斗勇的护鼎故事,让队员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用“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在司母戊研学实践基地,老师带领队员们通过艺术沙画的形式,回到了甲骨文产生的古老年代。深刻学习到了三千年前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及人们信仰和宇宙观等多方面的信息,作为最早的成熟汉字,不断演变发展至今。
为了进一步解开商代文化的神秘面纱,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使用石膏模拟、沙画绘画、拓印临摹的方式,亲身感受了三千年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仿佛与古老的技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亲历了制作甲骨文的现场情景,进一步领略了古老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这次活动与让队员们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同行、与文化共鸣,唤起了青年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为应院青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上一层靓丽而坚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