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育人

桐花灼灼芳华绽,不朽精神励后人|“豫你相应”“三生三美”志愿服务队前往兰考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8-28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引导广大师生感知社会、热爱家乡,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20248月中旬,学校团委带领豫你相应志愿服务队、三生三美志愿服务队来到兰考县,就焦裕禄精神、乡村振兴与发展等主题进行深入调研。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此地就在兰考县城北关黄河故堤沙丘之上。迎着似火骄阳,队员们步入焦裕禄纪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历史的痕迹跃然眼前。烈士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他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

图片

走进焦裕禄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遗物,生动地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心系百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场景。工作人员将感人瞬间娓娓道来,革命先辈的故事萦绕耳畔。他那句接地气的话语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什么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认识到有一种力量坚如磐石,有一种奋斗气壮山河。
图片
图片

这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焦裕禄同志崇高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期、新阶段正在发挥着更大的育人作用,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队员们来到兰考县东坝头的黄河岸边,遥望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湾,黄河雄浑壮阔的景象尽收眼底。奔腾的河水,翻滚的浪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和历史的变迁。这里曾是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重要战场。

图片

看着眼前的黄河,想象着当年焦裕禄同志和兰考人民在这里艰苦奋斗的场景,队员们心中满是敬佩与感动。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让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队员们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更看到了人类的坚韧与智慧。焦裕禄同志和兰考人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奉献。这种精神如同黄河之水,源源不断,引领队员们用爱心和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图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当年,焦裕禄同志在张庄查风口、治沙害,为兰考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这里成为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开出的灿烂之花。


图片

踏入张庄,队员们仿佛步入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奋斗的画卷。在纪念馆里,简陋的工具、被顶出大窟窿的藤椅、治理三害的文件……一件件展品诉说着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大干苦干的奋斗故事,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与担当;漫步在整洁的村道,绿树掩映、红花妆点,生机盎然,村内绘出生态美画卷,展现出张庄人民脱贫攻坚、共赴小康的伟大精神。


图片

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老一辈人为队员们讲述了当年治理盐碱地的艰辛过往。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诗。在他们身上,队员们看到了焦裕禄精神的传承。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携手共进,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图片

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改变了一个县城。队员们刚一踏入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木头的香气。
图片

七贤琴坊是村口第一个院落,工人师傅正认真地为一把半成品古琴上面漆。在与当地居民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治风沙,焦裕禄带领兰考人大量种植泡桐树,在半个多世纪后,直接造就徐场村成为民族乐器村,全村脱贫致富。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普通的木材变成了精美的乐器。

图片
图片

实践队员们走进乐器工坊,拜访当地乐器制作大师,虚心请教制作技巧和心得;与手工艺人学习实践,实地考察乐器生产流程和制作细节,详细了解泡桐木乐器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正是他们不断发扬、传承着古老的制作技艺,让徐场村的乐器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这背后,是焦裕禄精神的激励和引领,是兰考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生动写照。

图片图片

 

 

 

图片

从焦裕禄纪念园到东坝头,从张庄再到徐场村,每一处都留下了队员们探寻的足迹和思考的印记。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兰考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新时代,这种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上,队员们将以焦裕禄为榜样,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守正创新的勇气,书写新时代焦裕禄精神新的辉煌篇章。
图片

 

 版权所有: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团委